2016年的中超联赛,犹如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足球盛宴,吸引了无数球迷的目光。在这场盛宴中,我们见证了球队之间的激烈竞争,球员们的拼搏精神,以及中国足球的不断发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16中超联赛的精彩瞬间吧!
一、赛事概况
2016赛季的中超联赛共有16支球队参加,采用双循环赛制,共计30轮比赛。在这个赛季,我们见证了广州恒大的强势统治,也见证了北京国安、上海上港等球队的崛起。
轮次 | 日期 | 胜负 | 球队 |
---|---|---|---|
1 | 2016年3月4日 | 恒大1:0绿城 | 广州恒大 |
2 | 2016年3月5日 | 国安2:1永昌 | 北京国安 |
3 | 2016年3月6日 | 上港2:1泰达 | 上海上港 |
... | ... | ... | ... |
30 | 2016年11月5日 | 恒大2:1绿城 | 广州恒大 |
31 | 2016年11月6日 | 国安2:1泰达 | 北京国安 |
32 | 2016年11月7日 | 上港2:1绿城 | 上海上港 |
二、球队与球员
1. 广州恒大:作为中超联赛的霸主,恒大在这个赛季再次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球队的主力球员如郑智、郜林、保利尼奥等,都发挥出了极高的水平。
2. 北京国安:国安队在2016赛季的表现可圈可点,凭借出色的阵容和战术布置,成功跻身联赛前列。
3. 上海上港:上港队在这个赛季的崛起令人瞩目,球队引进了奥斯卡、胡尔克等顶级外援,实力大增。
4. 球员方面:在这个赛季,有许多球员表现突出,如广州恒大的高拉特、北京国安的奥古斯托、上海上港的武磊等。
三、精彩瞬间
1. 恒大逆转取胜:在2016赛季的一场关键比赛中,广州恒大在落后一球的情况下,凭借高拉特的进球逆转取胜,展现了强大的心理素质。
2. 国安绝杀上港:北京国安在一场比赛中,凭借最后时刻的进球绝杀了上海上港,为球迷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对决。
3. 上港豪取三分:上海上港在一场比赛中,凭借外援奥斯卡的进球,豪取三分,进一步巩固了联赛领先地位。
四、总结
2016赛季的中超联赛,精彩纷呈,令人难以忘怀。在这场盛宴中,我们见证了球队之间的激烈竞争,球员们的拼搏精神,以及中国足球的不断发展。希望在未来,我们的足球事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为球迷们带来更多精彩的表现!
回首2016中超联赛,我们不禁感叹:这是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足球盛宴!在这场盛宴中,我们见证了球队的崛起,球员的蜕变,以及中国足球的不断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2017赛季的中超联赛,将会有怎样的精彩表现!
第1轮
广州恒大淘宝vs河北华夏幸福
第2轮
广州恒大淘宝vs延边长白山
第3轮
天津泰达vs广州恒大淘宝
第4轮
广州富力vs广州恒大淘宝
第5轮
广州恒大淘宝vs长春亚泰
第6轮
辽宁宏运vs广州恒大淘宝
第7轮
广州恒大淘宝vs重庆力帆
第8轮
江苏舜天vs广州恒大淘宝
第9轮
广州恒大淘宝vs杭州绿城
第10轮
河南建业vs广州恒大淘宝
第11轮
广州恒大淘宝vs山东鲁能
第12轮
上海申花vs广州恒大淘宝
第13轮
广州恒大淘宝vs石家庄永昌
第14轮
广州恒大特别vs北京国安
第15轮
广州恒大淘宝vs上海上港
第16轮
河北华夏幸福vs广州恒大淘宝
第17轮
延边长白山vs广州恒大淘宝
第18轮
广州恒大淘宝vs天津泰达
第19轮
广州恒大淘宝vs广州富力
第20轮
长春亚泰vs广州恒大淘宝
第21轮
广州恒大淘宝vs辽宁宏运
第22轮
重庆力帆vs广州恒大淘宝
第23轮
广州恒大淘宝vs江苏舜天
第24轮
杭州绿城vs广州恒大淘宝
第25轮
广州恒大淘宝vs河南建业
第26轮
山东鲁能vs广州恒大淘宝
第27轮
广州恒大淘宝vs上海申花
第28轮
石家庄永昌vs广州恒大淘宝
第29轮
北京国安vs广州恒大淘宝
第30轮
上海上港vs广州恒大淘宝
你好,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中超联赛的版权,已经不再是央视独有了。
2016年,华人文化旗下体奥动力获得了未来4年(到2020年)中国之队赛事的所有4项销售包,历史性地终结了此前央视独家享受赛事转播和分销权的局面。以80亿(天价)正式获得中超联赛2016-2020年赛季全部比赛的信号制作、包装和传输,以及中超联赛视频版权销售权,前两年支付给中超公司20亿元。
几经变更。乐视体育从体奥动力手中花费27亿元人民币买下2016/2017两个赛季的中超新媒体独家版权。2016赛季央视与体奥动力达成协议,将在每周六晚的固定时段直播一场中超赛事,共计30场。此外,央视还将机动选择额外20场比赛进行直播。
2017年3月3日,奥体动力公布2017赛季媒体转播阵营。苏宁体育揽下独家新媒体转播版权(从乐视手中):新赛季全部240场次比赛将在苏宁体育旗下PPTV的PC端、移动端、OTT端高清直播。今日头条新入局获得短视频合作权益,央视继续每轮比赛直播两场。其中一场为周六晚场,另一场则自由选择,同时其还获得了全部比赛场次的视频集锦点播权。各个地方电视台免费转播中超比赛的局面依然未能改变,并延续了上赛季各自转播主队比赛的转播格局。
时间来到了今年,也就是2018赛季的中超,体奥动力是这样官宣的。
我们再来看央视的声音。
临时增加了中超开幕战的直播,也是调整了当天节目的顺序。可见在当时的谈判桌上,有多激烈。
旗下的央视体育,直播场次显然是要多于电视台直播的。
最后~7月17日,中超的下半段赛程即将开打~
建议关注CCTV5的官方微博,可查看是否有重磅比赛的直播,毕竟直播的画质还是一直在线的(看到有评论吐槽PPTV的画质不是很好,会影响观看比赛的体验~)~
也可以关注央视体育的官方微博,直播的场次会更多一些,当然就需要VIP会员独享了~
现在大的趋势还是付费版权,然后看直播或者电视剧~
希望我的回答有解决到你的问题~
近日来,中超限制引援、U23两条新政再次引爆媒体关注,一时舆论哗然,质疑云集。
更多老球迷指出,对于中超已是见怪不怪、见乱不乱。中超商业化十余年,始于学习英超,而同英超等成熟商业化赛事的差距却从未缩短,到现如今乱象频生,倒是让老球迷觉得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15年10月《世界足球报》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英超场均36487名现场观众全球第二,中超场均观众22580人,全球排名第六。如果参考下两国人口对比,这种差距就不仅仅是同位级数学差那么简单了。
市场水平是商业化最好的试金石,场均上座率已明示中超与英超间商业化程度的差距,下图15-16赛季场均进攻、防御数据更是说明了中超与英超比赛的观赏性、技术含量层面的巨大差距。
过去一年内中,中足协出台诸多新举措,从U23政策到新U23政策,以及同时出台的限制引援政策,其中以24日夜出台的U23新政最为引人侧目。
新政看似扶植青训,直指世界杯,却意味着年过23周岁的球员将面临从球队宠儿到替补席都进不去的荒谬情况。
扶植青训,却是以牺牲大龄本土球员为代价;扶植青训,却是以牺牲成熟球队完整技战术体系为代价;扶植青训,也是以牺牲外援竞争力为代价;最重要的,扶植青训,出台新政,牺牲了职业联赛的观赏性和中超整体商业化进程,为这样一个渐渐走上正轨、由市场所主导的顶级联赛泼上了一盆冷水。
恒大首捧亚冠奖杯可谓是近年来中超的一个转择点,这之后资本增大中超投入,中超这个巨大的商业IP再次唤醒媒体及民众关注。本该顺利完成商业化构建,学习西方顶级商业赛事完善自身体系的中超却在新政发布后的舆论中一夜打回原形,重现往日乱象。
商业层面上来看,新政使得职业联赛的观赏性大幅降低,无疑大大降低了中超这个巨大IP的价值。当投入产出比不断降低,资本还会对足球产业保持足够的热情吗?如资本撤离,随之足球产业的整体氛围也会逐步下降,可谓是恶性循环。
中国足协的存在、新政的出台本该促进足球产业在国内的健康成长,而如今种种乱象丛生不禁让人们再次发出疑问:中国足球的明天在哪?未来在哪?
一、中超之乱始于其初
中国足球走上职业化之路始于1994年。
1994至2003年,中国足球顶级职业联赛名为甲级A组联赛,简称甲A。
2004年,效仿英超进行联赛改制,既有了“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既中超,这也是中国足球效仿、学习西方优秀联赛体系的一个里程碑。
中超成立本意为提升联赛水平、规范赛事、打造品牌,却因成立之初体系不完善、制度不规范走了不少弯路,闹了不少笑话。
03年甲A最后一轮,因足协公式漏洞,重庆队只有输球才能进入中超。一时“输球进中超”成了街头巷尾笑闻,而漏洞本身源于中国足协取消升降级制度所致。
而取消升降级制度源于2001年:中国国家队抽到世界杯预选赛绝世好签后,足协为国脚全方位投入世界杯预选塞所做的准备。本是杀鸡取卵,却不想这一取消,就是五年。这算是中国足球上一次屁股决定脑袋不遵从市场规律吃下的恶果。
而这一次,是U23新政。
升降级的取消又造成进入中超时代后,联赛中假赌黑的盛行。06年重新确立升降级制度后,中超才渐渐回归轨道。
2009年中国足坛反赌扫黑开始,中国足球的诸多阴暗面浮上水面,与之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是央视中止了中超联赛的转播。
为此2011年初,足协请求央视恢复对中超的转播,未果。
从甲A到中超,二十年间种种乱象让中国足球的整体形象在民众心中跌落底端,逢韩必输更是成了中国球迷心中难以言却的痛。
二、中超之乱根于民心
中国足球已渐渐成为中国民众至下而上的一块心病,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解决了诸多世界难题,而如今唯一无法解决的大问题——中国足球——却依旧难堪的摆在每个人面前。
这份难题至下而上,似乎也摆在了如今当政者的面前。
5月23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会议后,中国足协于24日夜既抛出两份通知,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新政,新政本身可以解读为会议上对于足球领域汇报不满而做出的动作。新政本身更是直指青训,直指2020世界杯,满足上级意味十足。
15、16年冬季转会窗口,中超球队投入超3亿欧元。瓜林1300万加盟申花,拉米雷斯2800万转会苏宁,马丁内斯4200万转会恒大,一个个天价数字已令人麻木,却令外媒为之侧目,中超联赛一时成为全球最烧钱的联赛。
似乎中国模式在足球产业再次体现,同时也有质疑声不断发出:强力外援的加盟真的成为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吗?
中国足球对国民来说,早已不止是一个体育项目那么简单,它似乎承载了整个国家、民族的体面问题,代表了这个国家全体国民在全球的形象,百年前我们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百年后却多了一顶叫做中国足球的帽子。多年恐韩逢韩必输既成了这种全民面子的集中体现,我们真的赢不了韩国吗?是我们的体面无法输给韩国,所以足球不能输,国内的赛事如何不重要,国际上的重要赛事不能输。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中国足球的落后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建立的民族自尊心不容被足球这样一个“体育项目”摧毁。为了这种体面,似乎花再多的钱也是合理的。毕竟能花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花钱真的能解决中国足球这个大问题吗?中国模式之快真的能复制到中国足球上吗?
中国足球,不仅仅是球迷们的关注热点,关键比赛上输球更是成为了全体民众的耻辱,耻辱本身又会上升到国家角度,引得高层关注。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超之乱始于大众、根于民心。
举国体制不灵,就让赛事回归市场、回归商业,学习西方优秀的赛事管理经验,也学习西方成熟的商业化运作,其实有太多经验可供中超借鉴;市场规律“阻碍”了国际化赛事的成就时,再牺牲联赛持续市场化发展意愿,目标结果本身,满足人心。
谁都知杀鸡取卵不可取,可历史总是这样有趣的循环。一月初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注销,中国足球与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脱离——这本是业内人士认为“管办分离”的标志。
而如今的新政似是再次点出:我们不过是走在一条历史的旧路上。
三、中超之乱祸及商业
2016年中超总收入15亿人民币,而其中10亿来自于媒体版权的收入,收入的大头自然也是各家媒体纷争之地。
本年度中超开赛前,一月底东方IC签约中超未来三年独家官方图片合作机构,随后三月份PPTV夺得中超未来一年新媒体独家转播权,今日头条获中超未来四年短视频版权资源。
现如今中超版权5年卖到80亿,媒体巨头央视踟蹰中失却中超的转播权,央视1500万到2500万的预算满足不了版权方上亿的需求。
从2012年央视以730万的买断中超转播权到去年中超的版权提升到8000万再到如今的5年80亿(体奥动力),似乎说明了中超正朝着良好的商业化方向前进,而如今开赛近三个月,是否一切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过去了呢?中超水平又是否配得上80亿的身价呢?
似乎中超的受众们对这件事都没那么肯定。
两个月前的一场法律纠纷更是让中超商业化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浮现。
3月27日,东方IC起诉体娱(北京)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既Osports全体育),指其以“中超联赛官方图片社”名义进行虚假宣传,派出摄影师假冒媒体记者混入赛场媒体摄影记者区大肆偷拍,损害东方IC作为真正的中超赛事官方图片机构的商业利益。随后全体育发表声明东方IC并不具有独家垄断赛事图片拍摄权利。东方IC只得再次强调《2017-2019中超联赛官方图片合作机构确认书》中第二条款项:“合作期间,中超公司不再与国内外其他图片机构进行合作。上海映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唯一有权在赛场位置进行图片拍摄的图片机构,其他图片机构无权进入场地拍摄。”
中超的图片版权向来是视觉中国、Osports和东方IC三家纷争。年初东方IC看似获得了中超三年独家图片合作机构,获得未来三年中超每场赛事中最好的拍摄位置。而实际情况是中超赛事需要更多传播与推广渠道,版权所有方自是对所谓官方图片社独家权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中国足球协议超级联赛媒体手册的摄影记者规章中,明确提及了摄影记者塞钱、赛后禁止进入比赛场地,禁止上看台,但这些规定往往因疏于管理而流于形式。看台拍摄,保安、媒体服务管理乱象丛生。
一场中超比赛的图文播报中,往往混杂了多家图片机构供图,而作为所谓官方图片社独家权益的东方IC,目标付费高质量图片,反而在纷争中落了下层,而这些不过是中超商业化进程中问题冰山的一角。
目前视频版权因信号制作难度大,一般侵权纠纷多为截取信号进行盗播,形式上清晰明了;而图片拍摄难度、成本要低很多。付费竞标图片拍摄更是中超首创,无疑中超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足球商业化的一步,却未对持权商权益做出更多保障,乱象频出。
U23新政出台多少暗示着足协对于联赛持续市场化发展意愿的放弃,中超商业化之路,依旧举步艰难。
四、历史的重演
英超没有对于U23球员每场必上的规定,却有一条U21球员无需注册即可参加联赛的规定。
英超联赛同样规定了每个俱乐部必须在主场馆举行至少三场预备队联赛用于增强球员、球迷们的比赛日体验,而规则方面则规定,每一场比赛只允许上三名超龄外场球员,门将不设年龄限制,让板凳们不会无事可做。
规则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显然是对于西方的这些经验学了个壳子没学到核心。
合理的机制才是保障中超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双赢的商业合作才是为中超保驾护航的长治之路,这一点国民意识形态无法取代,拍脑门决定的新政无法取代。
商业是共赢的过程,体系的完善需要耐心成长的过程,仅为一时之利不尊重市场规律、杀鸡取卵的策略必不长远。
这一点取消升降级制度证明过,U23新政或将再次证明。
如今的U23新政不过是为乱象之下的中超提供新的注脚,观赏性和竞技性的降低消耗了球迷付费观看的成本,商业虚高但如果无法合理有效保护持权商的权益的话,最终商业化虚高溢价也会让市场冷静,对于官方合作伙伴的敷衍了事更是让更多合作方对中超失望。
如今的中超也似杀出垓下的楚霸王,无论如何挽救颓势,却只是一步步逼近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