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女排在世界杯、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上屡创佳绩,成为排球史上的一座丰碑。而中国女排的成功,离不开联赛的支撑。本文将带您回顾中国女排联赛的辉煌岁月,探讨其背后的传承之路。
二、女排联赛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1979年)
中国女排联赛成立于1979年,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排球赛事。当时,女排联赛只有8支球队参加,比赛形式为单循环赛。
2. 发展(1980年代)
进入80年代,女排联赛逐渐走向成熟。参赛队伍增多,比赛形式也更加多样化。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首次夺冠,标志着中国女排的崛起。此后,女排联赛成为展示中国女排实力的舞台。
3. 巅峰(1990年代)
90年代,中国女排联赛进入巅峰时期。参赛队伍达到16支,比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小组赛,第二阶段为淘汰赛。这一时期,中国女排在联赛中屡创佳绩,成为联赛的霸主。
三、女排联赛的辉煌岁月
1. 冠军榜
(表格)
年份 | 冠军队伍 |
---|---|
1980 | 北京女排 |
1981 | 北京女排 |
1982 | 北京女排 |
1983 | 上海女排 |
1984 | 北京女排 |
1985 | 上海女排 |
1986 | 北京女排 |
1987 | 上海女排 |
1988 | 北京女排 |
1989 | 上海女排 |
1990 | 北京女排 |
1991 | 上海女排 |
1992 | 北京女排 |
1993 | 上海女排 |
1994 | 北京女排 |
1995 | 上海女排 |
2. 名将辈出
在女排联赛的辉煌岁月里,涌现出许多名将,如郎平、孙晋芳、周晓兰、杨希等。他们为中国女排的崛起和辉煌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女排联赛的传承之路
1. 人才培养
中国女排联赛在培养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许多年轻球员通过联赛脱颖而出,成为国家队的一员。例如,朱婷、袁心玥等新一代女排队员,都曾在联赛中崭露头角。
2. 技术传承
女排联赛在技术传承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老一辈名将退役后,新一代球员通过联赛学习他们的技术和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技能。
3. 精神传承
中国女排精神是女排联赛的宝贵财富。这种精神包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等。女排联赛通过比赛,将这种精神传承给新一代球员。
中国女排联赛历经风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不仅为中国女排的崛起提供了舞台,还为中国排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代,女排联赛将继续传承辉煌,为中国女排的辉煌未来助力。
思考:
女排联赛的成功,离不开国家政策、教练团队、运动员以及广大球迷的支持。在新时代,女排联赛如何保持活力,继续传承辉煌,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提到中国体育项目就不得不提乒乓球和女子排球,一个堪称为我国的国球,在国际体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一个则创造出了专属于中国女子排球的盛世,还因为其奋力拼搏,顽强不挠的斗志延伸出一个专有名词——女排精神。在中国女排的强势崛起,猛力冲击之下,世界女排的两大王朝先后被中国女排斩于马下,根本原因在于其实力太强大!
古巴女排
世界女排两大王朝,古巴女排占据其中一个名额。古巴女排成名时间非常之早,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频繁活跃在世界各大赛事中了。古巴女排赛场上的打法虽然非常简单,但是因为团队之间各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巧都为上乘,因此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往往能打对手一个措不及防。除此之外,当时教练根据团队的特点独创了一套“二四打法”。
用二,四号位拉开对手的强攻位,以寻找突破口进行得分。作为一代传奇,它在女排历史中的战绩赫赫,先是破纪录的赢得“八连冠”,后又获得“加勒比黑色橡胶”之称。但是就是这样一支强队也败在了中国女排的手下。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中国女排凭借自己的好心态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将古巴女排斩获,捧回冠军奖杯。
巴西女排
另一个王朝就是巴西女排,有着“无冕之王”之称的巴西女排一直是赛场上很多对手的噩梦。他们弹跳能力极佳,配合极其默契在加上身体素质也比很多男运动员还要强,因此遇上巴西女排,其他队伍几乎能够预料到本次赛事的失利。但是在遇到中国女排之后,这个不败的传说终于被打破。2016年的奥运会中,中国女排延续自己一如既往的好状态,虽然中间一度落败,但是她们并没有气馁,最终击败巴西女排,站上新的巅峰。
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够这么强大,与她自身传承的女排精神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女排信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战场上即使遇上在棘手的对手,中国女排都能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再加上本身实力在世界上就是数一数二,难怪世界女排两大王朝能难以匹敌!
中国女排08奥运人员“解析”中国女排备战奥运的18人大名单即将出炉,很多志在奥运的女排队员能否实现自己的最大梦想也就这最后一次机会了。在女排联赛总决赛冠军归属已无悬念的基础下,国家队18人名单应该也是球迷最为关注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最佳18人名单,但我个人认为最客观的18人名单应该是:二传手:冯坤魏秋月宋妮娜冯坤大气沉着,虽然弹跳已不如以往,但她拥有丰富的大赛经验与组织能力,在场上具备核心和领袖气质,传球也比较稳,速度和战术也都很不错。而魏秋月胜在年轻和身高,但魏秋月的防守和速度都是问题,在5号位的防守技术不是很出色,速度也比较慢,不过魏秋月有朝气,年轻而且没有太大伤病,能给老迈的中国女排带来青春活力。另外宋妮娜也是不可缺少的队员,宋妮娜技术细腻,速度迅速,防守非常好,虽然个子矮有伤病,但她是可以随时替补上面两位二传的老队员,而且她也有大将作风和过人的比赛气质。主攻手:杨昊王一梅张越红李娟杨昊技术全面,具备一定的一传能力,而且杨昊是发挥最稳定的队员,也是01年以来的功臣之一,只可惜竞技状态不如以往骁勇,但她仍然是绝对的主力之一。而王一梅力量大,身材弹跳也都不错,就是有些发胖,但进入国家队之后应该会迅速减轻体重恢复以往威力。张越红贵于具有超强的突破能力和惊人的弹跳能力。而且技术丰富,凭借弹跳去突破对手的高大拦网,但最大劣势是一传防守技术几乎没有。李娟的最大特点就是全面稳定,失误少而且拦网防守一传都不错,进攻虽然有些弱,但个人打点打线技术很好,这也是她比前面三位队员的特点和优势。本来也想过楚金玲,但说实话,楚金玲目前来看,不如李娟全面,也不如前面三位同门姐妹来的具有突破能力。副攻手:刘亚男薛明徐云丽赵蕊蕊王婷马蕴雯其实副攻位置才是中国女排的最重要位置,因为中国女排是以快变和战术进攻打天下的,03年的赵蕊蕊,04年的张萍以及再前面些的王怡,吴咏梅,都是中国女排的主要得分手。我觉得刘亚男具备一传,防守技术,和冯坤的快球配合也是最有利武器。薛明是07年的最主要得分手,自然有一席之地。徐云丽的4号位定点拦网还是不错的,身材毕竟很高,而且抹抹吊吊用的也很好。赵蕊蕊是03功臣,也是中国女排一直以来的宝,她的战术和拦网进攻都是相当厉害的,只要她恢复起来,绝对是世界第一副攻手了。王婷今年状态相当好,无论是拦网还是发球进攻,而且她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并且有一传防守,可以招进18人名单集训试试。马蕴雯拦网也不错,进攻力量大,就是进攻手段有些单一,但背飞绝招还是很有效果的。以上6人应该是中国目前最强的副攻6人组。当然还有一个尹萌,但个人特点和王婷比较相似。接应:周苏红白云陆倩周苏红仍然是中国女排的最大保障,尤其是王一梅和张越红出现在主攻位置上,就更加缺少不了周苏红了。本来还想选择李姗,毕竟目前国内能追赶周苏红速度的只有李姗,而且李姗的防守技术很好,但李姗的一传和发球下降了很多。选择白云是因为白云的一传防守还说的过去,最主要的就是她的技术相对而言比较全面。(不过最近两场比赛她的状态似乎都不是很好啊),白云的另外优势就是她擅于调整传球。而陆倩的一传一般,防守还行,拦网不好,但主要就是她具备了很强的突破能力,而且这两年的她处于黄金时期,所以也可以进18人大名单以备用。自由人:张娜张娴张娜有伤,但张娜的一传比较好,防守也很出色,有激情有经验,是功臣之一。而张娴防守很出色,但一传还有些不足,不过很有激情拼劲很足。李颖欠缺的就是气势,运动员在场上要具备感染力才行,不能像温开水一样。这也是我认为张娜和张娴比较合适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茉莉公主 2008-08-20 18:42检举 1号姓名:王一梅外号:大梅,翠花身高:1.90米体重:80公斤扣球高度:3.15米拦网高度:3.02米出生日期:1988年4月负责位置:主攻代表俱乐部:辽宁队编号:2号姓名:冯坤外号:熊猫身高:1.83米体重:75公斤扣球高度:3.19米拦网高度:3.10米出生日期:1978年12月28日负责位置:二传代表俱乐部:北京队编号: 3号姓名:杨昊别名:昊子身高: 1.83米体重: 75公斤扣球高度: 3.19米拦网高度: 3.14米出生日期: 1980年3月21日负责位置:主攻代表俱乐部:辽宁队刘亚男(副攻)小档案:编号: 4号姓名:刘亚男身高: 1.86米体重: 73公斤属相:猴星座:天秤座扣球高度: 3.20米拦网高度: 3.13米出生日期: 1980年9月29日负责位置:副攻俱乐部代表队:辽宁队楚金玲(主攻)姓名:楚金玲(Chu jinling)性别:女生日:1984.7.29身高:1.90米体重:72公斤项目:排球扣球高度:3.10米拦网高度:3.02米所属俱乐部:辽宁李珊(接应)小档案:编号: 6号姓名:李珊身高: 1.85米体重: 72公斤扣球高度: 3.17米拦网高度: 3.00米出生日期: 1980年5月21日负责位置:接应/副攻俱乐部代表队:天津队周苏红(接应)小档案:编号: 7号姓名:周苏红身高: 1.82米体重: 75公斤扣球高度: 3.13米拦网高度: 3.05米出生日期: 1979年4月23日负责位置:接应俱乐部代表队:浙江队编号: 8号姓名:赵蕊蕊身高: 1.96米体重: 75公斤学历:大专血型: O星座:天秤口头禅: oh!my god!籍贯:江苏南京扣球高度: 3.26米拦网高度: 3.15米出生日期: 1981年10月8日负责位置:副攻俱乐部代表队:八一队编号: 8号姓名:赵蕊蕊身高: 1.96米体重: 75公斤学历:大专血型: O星座:天秤口头禅: oh!my god!籍贯:江苏南京扣球高度: 3.26米拦网高度: 3.15米出生日期: 1981年10月8日负责位置:副攻俱乐部代表队:八一队姓名:孙小青身高:184年龄:20 1985.1.05扣球/拦网:302/296介绍:今年刚满21岁的孙小清,来自山东烟台女排编号: 12号姓名:宋妮娜别名:猴子身高: 1.78米体重: 67公斤扣球高度: 3.03米拦网高度: 2.85米出生日期: 1980年4月7日负责位置:二传代表俱乐部:八一队编号: 14号姓名:王琳别名:小土豆身高: 1.75米体重: 60公斤扣球高度: 3.00米拦网高度: 2.90米出生日期: 1986年11月2日负责位置:自由人代表俱乐部:八一队编号: 15号姓名:马蕴雯身高: 1.89米体重: 68公斤扣球高度: 3.18米拦网高度: 3.08米出生日期: 1986年10月19日负责位置:副攻代表俱乐部:上海队编号: 16号姓名:张娜别名:土豆身高: 1.81米体重: 70公斤扣球高度: 3.10米拦网高度: 3.00米出生日期: 1980年4月19日负责位置:自由人代表俱乐部:天津队编号: 18号姓名:张萍身高: 1.87米体重: 73公斤扣球高度: 3.12米拦网高度: 3.02米出生日期: 1982年3月14日负责位置:副攻代表俱乐部:天津队来自天津的女排新军李娟,场上司职主攻,是天津女排三连冠的主要得分点。02年曾入选过国家队18人大名单,05年正式代表国家队参加大冠军杯,并以正选位置打满所有五场比赛。李娟是现今国内新一代主攻中技术较为全面的一位,心理也比较稳定。由于她技术较全面,扣球手法灵活多变,很注意打球的技巧,并且拦网表现出色,后排防守和一传也可以,因此她连续两年被陈忠和选中!虽然美中不足的是力量的确差了点,但是只要坚持科学训练,不断加强身体素质,增强力量,未来的中国女排,就一定有她的一席之地。
盘点中国女排十大接应,谁最耀眼谁是潜力股
郎平2013年重掌帅印后,中国女排的成绩节节攀升,在2015年世界杯、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7年大冠军杯连续登顶。战绩显赫固然可喜,但接应位置的阵容厚度一直令人忧心。排超表现上佳的老将曾春蕾受伤病影响在世联亮相机会不多,因伤休养已久的杨方旭对阵欧美强队较为吃力,好在仍有上升空间的龚翔宇状态回升释放了些许积极信号。
近年国内在边攻位置的培养理念有一定偏差,导致接应位置的后备力量出现了问题。尽管现阶段接应人才储备有限,但在中国女排的历史上,涌现过不少接应强将。与当今世界排坛多由强力接应领衔不同,中国在这一位置打得风生水起的主要是技术相对全面的选手。按照这些优秀接应所处的年代,盘点一下中国女排的十大接应。
1.陈招娣
中国女排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成功崛起、八十年代初勇夺世界冠军,接应陈招娣是当时队内的骨干力量。二传出身的陈招娣虽进攻能力稍逊,但凭借全面的技术、顽强的作风和高昂的斗志,成为女排精神最好的诠释者之一。陈招娣1976年进入国家女排,随队在1981年世界杯和1982年世锦赛两夺金牌。
“独臂将军”、“拼命三郎”等雅号,无不彰显着陈招娣在球场上的拼劲。1979年对阵日本日立时,拦网导致左臂桡骨骨裂,时隔仅两月就坚持打绷带固定出战全运会,愣靠单臂坚持到最后。1981年世界杯中日决战,第三局与孙晋芳相撞腰伤加剧后独自忍耐,等到球队夺魁时她已经站不起来了,就连上领奖台都需要队友搀扶。
1982年世锦赛后,陈招娣碍于伤病不得不选择退役,但深爱排球事业的她依然奋战在一线。1984年以教练员身份协助袁伟民,率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摘金;1986年起出任国青女排主教练,挖掘了崔咏梅、赖亚文等“潜力股”;女排兵败汉城奥运会后于1989年重组,以领队的身份加盟辅佐当值主帅胡进。
直至1992年底,陈招娣才告别一线,返回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曾任总政文化体育局局长、总政直工部副政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2006年7月,陈招娣晋升少将军衔,成为体育界走出来的第一位女将军。陈招娣长期与“直肠类癌”病魔抗争,2013年4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她的英年早逝震动全国。
2.郑美珠
“小钢炮”郑美珠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功勋球员之一。身高只有1米72令她的排球之路并不平坦,在国家队就有着“三进三出”的经历,还因此错过了1981年世界杯的首冠。一时的失意并没有影响郑美珠的斗志,回到省队后她依然刻苦训练,很快重获国家队征召,在1982年凭借更胜一筹的攻击力成为女排的主力接应。
郑美珠堪称排球奇才,凭借刻苦努力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技术。发球出色、防守灵活、进攻多变、球风泼辣,拥有极高战术素养的她有着“球仙”的美誉,从主攻改打接应提升了球队的右翼攻击力。郑美珠不仅帮球队在1982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锦赛四夺冠军,而且个人荣誉簿上也频添荣耀:1982年世锦赛被评为最佳接应和理想队队员;1985年世界杯荣膺优秀运动员奖。
1988年兵败汉城奥运会后,郑美珠退役,她放弃了体制内的安排远赴德国发展,是女排选手中较早接触欧洲联赛的。尽管退役后郑美珠在生活上经历过一些不顺,但她并没有轻易被困难打倒,现已重回正轨,与丈夫孙卫中一起经营在德国莱比锡的中医疗法培训中心。
3.巫丹
巫丹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最后一代选手,作为郑美珠的替补,随队在1985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锦赛两度折桂。从1985年首次入选国家队,到2000年受胡进征召回归出战悉尼奥运会,巫丹是中国女排从顶峰滑落到陷入低谷的见证人之一,堪称中国女排的“末代皇后”。巫丹主打时球队已从世界冠军的巅峰跌落,虽生不逢时,但她的技术能力得到广泛认可,背飞曾被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称赞为“排坛一绝”。
巫丹任主力时助中国在三大赛收获两银两铜,凭借出神入化的球技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选手。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禁药风波,是巫丹运动生涯的转折点。尽管在国际排坛主席阿科斯塔的积极促成下没有受到进一步处罚,但球队仅获第七、个人又遭此劫难,令巫丹心灰意冷告别了国家队。直至2000年,在女排又一次陷入困境之时,已经32岁的巫丹毅然回归,帮球队在悉尼奥运会获得第五名。
巫丹是中国女排众将中留洋经历比较丰富的。1993年退役后赴美留学,后又参加德国和斯洛伐克联赛,1999年转投意大利劲旅雷焦卡拉布里亚,助球队勇夺意大利杯、超级杯和欧联杯三冠,也凭表现获得国家队主帅胡进的征召。2001年九运会后,巫丹重返意大利赛场,相继效力于意甲另两大豪门贝加莫和耶西并取得不俗成绩。36岁高龄仍活跃在顶级职业联赛的赛场,巫丹无愧于是中国排坛的“常青树”。
4.崔咏梅
崔咏梅是中国女排白银一代的当家花旦之一。身为左撇子选手,她在接应位置拥有先天优势,也凭独树一帜的左手进攻和跳发绝活年少成名。不仅1985年就首次入选国家集训队,且参加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兵败汉城后球队大幅调整,崔咏梅不仅难与巫丹竞争主力,就在替补之争中也不敌周红。直至1993年栗晓峰担任主帅,崔咏梅才真正在国家队受到重用,可惜当时女排正处低潮,世锦赛仅列第八令她萌生退意。
1995年郎平回国执教,成功劝说崔咏梅留队,第四次入选国家女排的她迎来了运动生涯的新高峰。精准的二次球、多变的进攻、出色的跳发、稳健的串联,崔咏梅主打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表现抢眼。不仅助球队斩获银牌走出低谷,个人荣膺当届的最佳扣球。1998年世锦赛前夕,王怡不告而别、新人补入后需稳定一传和防守,郎平在困境中征召当时已在意大利打球的崔咏梅。为了国家利益,29岁的崔咏梅毅然放弃与俱乐部的合约,回来与年轻选手一起摸爬滚打,最终再夺银牌。
崔咏梅代表国家队征战多年也仅差一枚三大赛的金牌,运动生涯虽有遗憾却无悔。经验丰富的崔咏梅退役后并没有离开排球,在2004年就成为了八一女排的主教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队女性主帅。近十多年来,崔咏梅多次出任八一队的教练和领队,虽没能率队夺魁,但也为球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5.邱爱华
邱爱华是中国女排白银一代的知名接应,也是国内选手中在打法上最接近强力接应的。1米82的身高虽不出众,但弹跳和腰腹力量比较出色,练就了一套跳发球和后排进攻的看家本领。邱爱华成名于1996-1997赛季的首届主客场制排球联赛,被老帅卜庆霞相中,从主攻改打接应,颇具男子化风格的打法赢得关注。邱爱华1997年入选国家队,当年大冠军杯王子凌受伤下场后,她接棒成为中国女排的主力接应。
邱爱华真正闪耀国际赛场是1998年,时任女排主帅的郎平围绕她设计和安排了一系列战术,令邱爱华整体攻防系统调整的重要棋子。当时国家队拥有孙玥、李艳等多名一传和防守高手,邱爱华在场上的作用主要是进攻,不负众望在1998年的世锦赛一鸣惊人!丰富的进攻手段、令人赏心悦目的跳发和后攻,各方对邱爱华赞誉有加,新华社都曾发表评论“中国女排将迎来邱爱华时代”。
随着郎平的离任,邱爱华作为球队战术核心之路戛然而止。胡进力主高快结合,邱爱华并非是接应位置的最佳人选,主力位置受到李珊等人的冲击。再加上后来阑尾手术后恢复情况一般,邱爱华的星光日渐黯淡。2001年女排大换血,先是被陈忠和列入大名单却不集训,后来又被彻底放弃。邱爱华天赋出众,无奈生不逢时,在尚未成长为巨星之际就已提前陨落。离开中国女排后,邱爱华曾赴海外多个俱乐部打球,现任职广东恒大女排。
6.周苏红
全能战士周苏红是中国女排黄金一代的标杆人物之一。早在1998年,周苏红就被胡进选入沙排国家队搭档田佳。1999年胡进挂帅中国女排,周苏红也进入国家队担纲替补接应,同年自由人李艳意外受伤,她凭借过硬的后排技术被选为继任者,出任自由人主打了世界杯。有过沙排经历、能够胜任自由人,周苏红的技术全面性由此可见。作为中国队中罕见的能接六轮一传并打出高质量战术攻的选手,周苏红不仅颇受历任教练的推崇,也广受对手的赞誉。
周苏红真正扬名还是在陈忠和执教时期,她与副攻刘亚男、自由人张娜一起,组成了中国女排的“铁三角”,成为保证球队串联的基石。周苏红是女排黄金一代选手中出道最早且运动寿命较长的,不仅随队在雅典周期两夺世界冠军、北京周期主场拼得奥运铜牌,即使到了伦敦周期,仍在2010年毅然回归国家队,广州亚运会与韩国争冠一役,中国能绝地翻盘摘金,周苏红真正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周苏红不仅是球场上的传奇,也是生活中的强者,她与男排名将汤淼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汤淼意外受伤后,这对排坛伉俪经历了不少波折,坚守五年后,汤淼主动选择了放手。如今虽各有家庭,周苏红和汤淼依然保持了极好的姐弟关系。
7.李珊
与周苏红一样,李珊也是中国女排黄金一代中成名较早的。早在1999年,年仅19岁的她就受到当时国家队主帅胡进的青睐,从副攻改打接应,被视为是球队高快结合战术思想实施的重要棋子。当年李珊的冒尖和受推崇,直接导致了邱爱华在国家队地位的下降。初入国家队时,李珊技术稚嫩、经验匮乏,屡次因一传顶不住而受到非议。
李珊进攻速度快且线路刁钻,技术也算相对全面,这令她在陈忠和上任后仍得以留在国家队。尽管这一时期在主力之争中难敌周苏红,但李珊在国家队的替补位置极为稳固,随队在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两度登顶。国家队“边缘人”的身份虽稍显尴尬,但她的技术实力值得肯定,进攻和拦网都比较有竞争力。
相比在国家队常年替补,李珊在天津女排可谓威风八面,为球队开创“天津王朝”贡献巨大。李珊运动生涯的巅峰期,恰逢国家队和天津队成绩都比较出彩之时。除世锦赛冠军外,她几乎拿遍了国内外大赛的冠军,退役后仕途也比较顺利。
8.张磊
“全能战士”张磊的巅峰期恰逢女排处于最低谷之时——伦敦周期。尽管这一时期国家队战绩欠佳,但个人特色鲜明的张磊还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身高仅有1米81虽给她的国手生涯平添了几分磨难,但凭借快速多变的进攻、灵活的步伐和出众的球商,张磊成为继周苏红之后又一名出色的跑动接应。
来自上海的张磊打过副攻、主攻和接应多个位置,这些磨炼令她拥有相对全面的技术,跑动进攻在国内现役接应中更是无人能敌。张磊在2009年就曾入选国家队大名单,转年更在一系列比赛中特长尽显,但因一传诟病遭受非议。尽管技术有瑕疵、2011年也没能第一时间入选国家队,但张磊临危受命出战亚锦赛和世界杯。不仅成功盘活了二、三号位的战术攻,而且一传也基本顶住,为中国女排重夺亚锦赛冠军、斩获世界杯季军直通伦敦做出卓越贡献。
2013年亚锦赛无缘三甲后,张磊淡出国家队,先赴阿塞拜疆打球,后又返回上海“传帮带”。尽管已经32岁,张磊在上赛季的排超依然保持了较好的竞技状态,突然性极强的前后排突破仍难以防范。遗憾的是总决赛功亏一篑,没能助上海白银一代圆了联赛冠军梦。上赛季壮志未酬,张磊仍未放弃,期待她在新赛季的联赛能有更好表现。
9.曾春蕾
29岁的曾春蕾是中国女排现役国手中唯一参加过伦敦奥运会争夺的。从出道时被视为强力接应,到如今向着全面型接应发展,在国家队效力近十年后,经历过大喜大悲的曾春蕾愈发成熟。作为左手接应,曾春蕾有着先天优势,发扣极具特色且进攻手段丰富,串联水平也随着历练的增加趋于稳定。
曾春蕾是继郎平、杨晓君、冯坤和薛明后,第五位有机会参与奥运女排争夺的京籍队员,遗憾的是奥运留给她的记忆并不愉快。2012年伦敦奥运会,曾春蕾作为替补接应出战,对阵巴西一役虽勇夺24分,但在与日本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关键分一传不稳,导致球队场面上陷入被动,最终在决胜局16-18饮恨落败。伦敦重创并没有打垮曾春蕾,她在里约周期成为队中头号接应。然而世事难料,就在里约奥运前夕,新秀龚翔宇迅速上位、杨方旭凭鲜明技术特色受到教练组青睐,在接应三选二的残酷竞争中,资历最老的曾春蕾意外落马,错失了奥运争金的契机。
尽管奥运之路不顺,但曾春蕾在里约周期贡献突出。2014年世锦赛斩获亚军、2015年世界杯成功登顶,她在右翼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感受过世界杯重夺冠军的狂喜,品尝了无缘里约奥运的苦涩,近而立之年时,经过大风大浪的曾春蕾不仅保持了较好的竞技状态,也依然有为国效力的雄心。即将到来的亚运会和世锦赛,接应位置重现两年前惨烈竞争,希望这次曾春蕾能够如愿。
10.龚翔宇
相比很多奋斗多年才成大器的前辈,今年只有21岁的龚翔宇无疑是幸运儿。首次入选江苏队就在联赛打上主力,随即凭表现叩开国家队的大门;作为国家队一年级生,不仅在多项赛事担纲主力,且成功入选奥运阵容并在里约随队夺金;转年又帮助江苏女排摘掉“千年老二”的帽子,在联赛和全运会斩获双冠。如此显赫的成绩和飞速成长,令龚翔宇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承载了各方更多期待。
与同龄选手相比,从二传改打接应的龚翔宇技术功底比较扎实,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出色,可塑性较强。从刚出道时专注于网口表现,到这赛季开始承担一传重任,龚翔宇正向着全面型接应发展。转型是个痛苦的历练过程,突破瓶颈绝非朝夕之功。里约奥运会后,龚翔宇同样遇到了成长烦恼,负担一传后压力骤增,精力分散也影响了进攻端的表现。攻守两不靠让龚翔宇一度频遭质疑,甚至搞不清楚到底在哪个技术环节出了问题。
直至今年世界联赛中后段,龚翔宇才在新角色中逐渐找到了感觉。发扣拦垫防各技术环节的表现趋于稳定,自信心也有所恢复。龚翔宇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年轻扛练且性格豁达,未来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